业界动态
利质量不高的批评,相反还反衬出更大的泡沫。
国家知识产权局不久前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说,我国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知识产权强国,专利对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支撑力度还不够,高质量专利占比不高。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总经理王宏祥说,国家专利审查的尺度正在收紧。为了确定一个待授权专利是否有创造性,审查员现在会检索更多数据库,作更细致分析,提出更多不同意见以等候申请人的答辩。
严格把关引发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后果。去年,中国的发明专利授权量比2012年下降了4%,这是自1997年以来的首次下跌。而过去10年,发明专利授权量的年均增幅是15.5%。
王宏祥认为,专利授权量的下降完全是国家主动调控的结果,换个角度看,授权率(能通过审查的专利申请比例)跌幅应该更大。
为配合提高审查水平,我国还在大量招募人手。过去一年,国家在北京之外又签约设立了6个专利审查分中心,每处都安排了2000个审查员的编制。目前,这支队伍的规模为7000多人。
留下有价值的创新
实际上,2012年新的资助政策发布时,上海已做好了为提升质量而让申请量降温的准备。去年,上海的专利申请只是温和增长,增速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2011年相比,技术含量最低的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骤减33%,含金量最高的发明专利增长了22%,占比创历史新高。
资助申请的钱少了,但上海在专利方面的财政支出依然在增长,更多资金被用于提高企事业单位的知识产权竞争力,比如资助它们制定知识产权战略、购买专利分析报告、促进专利技术转化。吕国强说,他更关心专利对创新的价值。专利不是虚名,申请人应该愿意为有价值的创新出一点钱。
蒋新说,原先每申请一件专利,少科站通过各种政府补贴甚至还能净收入800元;但现在要自掏腰包220元。他承认从没听说过本区曾有中小学生专利商业化的案例,所以即使是220元,也没人愿意自己付。但去年,蒋新还是申请了一项专利。他说这项专利应该有市场,他希望能在夏天进行试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