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同时,淘宝也表示,我们理解监管追赶创新的难度,但我们希望监管能与我们一起共同携手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来解决问题,陈旧的思想和方法可能会扼杀创新,“请不要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截至北青报记者发稿,国家工商总局未对淘宝网投诉刘红亮司长个人作出进一步回应。
起因:淘宝被批正品率37.25%
1月23日,由国家工商总局网络监管司出台的《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引起社会广泛热议,报告称对中国主要网上交易平台的抽查显示正品率为58.7%,淘宝为37.25%。此后,淘宝运营小二向网络监管司司长刘红亮发出公开信,对抽检样本、逻辑、程序违规等提出质疑。
1月27日晚上10点,工商总局发布了三点官方回应,“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是评估市场风险、警示违法经营的重要工作方式”,称抽查的数据并不是为了反映电商整体假货的环境有多差,而仅仅是一次抽查结果的数据,不能过度解读。回应措辞非常严谨,没有针对淘宝一一回应。
工商总局《白皮书》直指阿里系五大问题
昨天上午,工商总局官网转载《中国工商报》一篇文章——《关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是工商总局网络交易监管司对阿里集团行政指导会的会议纪要。这次问题不再只针对“淘宝”和“天猫”,而是直指整个阿里系。《白皮书》对阿里系在主体准入、商品销售、交易行为管理等方面长期存在的违法问题进行了详尽分析和总结,指出了5个方面19个问题。阿里自己也认可,并提出了整改计划。
文章中几个细节令人意外,其中包括半年前,“为了不影响阿里系上市前的工作进展,该座谈会以内部封闭的形式进行。鉴于目前监管情势,为廓清种种认知,现将行政指导座谈会有关情况如实披露”。含蓄反驳淘宝指责工商“吹黑哨”,事实是工商对“阿里系”这类新兴业态企业存爱护之情。
这份《白皮书》也有措辞比较严厉的内容,例如监管部门发现阿里系网络交易平台存在诸多违法经营行为,“长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长期未能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治理,以致养痈成患”。对阿里巴巴集团工作提出了六条要求,其中一条就是:“守住底线,克服傲慢情绪。法律面前没有特殊的市场主体,阿里系主要高管要有底线意识和底线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