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实践探索的科学概括,是做好新时代知识产权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纲要》和《规划》中得到充分体现和全面贯彻,我们要进一步学深悟透,认真落实。
其次,要准确把握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宏伟目标。
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纲要》和《规划》确定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准确把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国外两个大局,经过认真研究提出来的,完全符合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实际。我们要按照“制度完善、保护严格、运行高效、服务便捷、文化自觉、开放共赢”的总体目标,坚持国际国内统筹、宏观微观结合、远期近期兼顾,分两步走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第一步,瞄准未来五年中期目标,以“十四五”规划实施为抓手,以定量指标完成为牵引,扎实推进相关工作,确保到2025年,知识产权保护更加严格,社会满意度达到并保持较高水平,知识产权市场价值进一步凸显,品牌竞争力大幅提升,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3%,知识产权使用费年进出口总额达到3500亿元,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在此基础上,再经过十年努力,到2035年,推动我国知识产权综合竞争力跻身世界前列,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基本建成。
第三,要准确把握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重点任务。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结合《纲要》和《规划》相关工作部署,坚持战略性和实操性相结合,做到纲举目张、突出重点、衔接顺畅,一张蓝图绘到底,两张卷子一起答。要围绕《纲要》明确的六个方面重点任务,聚焦建设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知识产权制度、支撑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激励创新发展的知识产权市场运行机制、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人文社会环境和深度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抓好“十四五”规划部署的5个方面14项重点任务和15个专项工程。要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提升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成效,支撑实体经济创新发展;构建便民利民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促进创新成果惠及人民;深化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服务开放型经济发展;推进知识产权人才和文化建设,夯实事业发展基础。要按照项目化推进、工程化实施的工作模式,着力抓好数据知识产权保护、专利导航、商标品牌建设、地理标志保护等重点工程,推动各项目标如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