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业界动态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如何降低中国企业“337调查“的败诉率? time:2013-12-09

一把利器。但随着我国对美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在不断提升,我们的产品不再只是‘粗制廉价’的代名词。相反地,诸如电

子产品等,我国对美出口的产品也越来越多地涉及到高精尖的技术领域,这就使得商品在知识产权领域的碰撞也越发频繁。另外一个原因在于,‘337调查’本身不仅具有‘短、平、快’的特点,尤其是涉及到普遍排除令时,它的杀伤力很大,不仅仅是这一家企业的产品被禁止出口,这一类的商品出口都会受到限制。”王正发说。 

面对“337调查”带来的冲击,中国企业已经开始从最初的茫然不知所措到如今的坦然应对。正如触宝科技CEO王佳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伴随着国内企业创新能力和专利意识的增强,国内企业在国际专利纠纷中的弱势地位正在逐渐改变。” 

多管齐下减少败诉 

尽管如此,对于大多数中国中小企业来说,应诉“337调查”仍然是不可承受之重。面对中国企业高达60%的败诉率,王正发分析,按照美国现在的法律规定,如果不积极应对调查而是选择逃避甚至放弃应诉,ITC就会做出缺席裁定,认定原告的指控真实。他表示,国内的企业不去应诉,一方面有不熟悉相关规则的原因,另一方面也和“337调查”高昂的费用有关。“一些企业出于考虑国际市场因素而不得不去应诉时,也需要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和应诉技巧。这就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才以及国内应对‘337调查’的律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不少企业在这两方面都相对比较匮乏,使得一些企业在应对调查时处于被动。” 

越来越多的“337调查”和高败诉率逐渐成为遏制我国企业走向国际舞台的痼疾,如何冲破这个桎梏成为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在王正发看来,要想避免被提起调查或者在应对“337调查”中占据主动位置,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行业协会应该给予企业更多的指导和帮助,让企业了解和熟悉相关规则,从而勇于应诉、善于应诉。”在谈到行业协会在“337调查”中的作用时,王正发如是说。“应对‘337调查’成本很高,需要付出大量的财力,在必要时,可以由行业协会出面,组织企业抱团应对。同时,在人才的选取以及培养方面,行业协会也能发挥出它的作用,为企业提供更多支持。” 

当然,在王正发看来,最有效的办法是企业自身要加强专利战略的运用,主动布局,避免“337调查”的发生。事实上,应对“337调查”即使胜诉,赢得了市场,也会耗费企业不少的资源。例如此次触宝科技赢得首例软件产品“337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