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专利申请经过审查员的审查,达到法定授权条件才能获得授权。专利审查质量影响到一个国家授权专利的整体技术水平和法律的稳定性。因此,很多情况下谈到专利质量时常常指的是专利审查质量。影响专利审查质量的因素有:专利申请量,审查员数量、专业水平、经验、专利检索能力以及检索系统的先进程度等。大规模引进高素质的审查人员,在缓解审查积压压力的同时,也能促进审查质量的提高。
获得专利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取得经济效益,这时专利质量意味着经济价值或市场前景。但实际上,只有很少一部分专利技术最终实现了商业化。按照商业化价值来衡量,即使技术质量高的专利,没有实现商业化就不能称之为高质量的专利。还有些战略性申请的专利,尽管没有实现商业化,但对权利人来讲,其潜在经济价值甚至更大。因此,仅从经济效益方面来衡量专利的质量,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因此,在没有明确专利质量含义的情况下,笼统地讲专利质量的高低就显得不大科学,除非上述几个方面都一致的高或低。
随着世界范围内专利数量的增长、专利侵权纠纷的日益增多,尤其是赔偿金额达数亿甚至十多亿美元纠纷的增多,加上存在一些主要甚至专门从事专利诉讼获取收益的公司,人们越来越担心低质量的专利会阻碍创新、妨碍正常的市场竞争。因此,自然就会格外关注一些专利申请大国尤其是迅速成为申请量世界第一的中国所授予的专利质量。同时,即使是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其授予专利的质量在美国国内和国际上也广受质疑。
事实上,世界各主要专利局都一直积极采取措施,保证专利审查质量。与许多主要国家一样,在中国,由于数量的增长给保证审查质量带来一定的压力,但中国专利审查机构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确保了审查质量。事实上,中国专利审查质量社会公众满意指数近年来一直在80以上,而且逐年上升。这表明只要采取得力措施,中国专利审查质量不会因为申请量的迅速增长而下降。同时,世界一些主要国家(美国、日本、韩国、德国、俄国、芬兰、丹麦等12个国家)与中国的专利审查机构建立了专利审查高速路,可以相互承认审查结果,表明这些国家对中国专利审查质量的高度信任。
既然如此,为何一些外国机构、外国舆论高度关注甚至非议、炒作中国的专利质量?固然,与许多主要国家一样,中国确实应当继续重视专利质量。但还存在以下原因:一些国家对中国创新能力的提高、专利数量的增长尤其是申请量达世界第一缺乏心理准备,难以适应;一些国家习惯于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心里优势,面对专利数量迅速被中国超过,对中国未来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竞争力产生了恐惧,进而对中国专利质量提出质疑。